富贵财经百科

首页 > 财经知识

财经知识

流通市值和流通股本是什么意思

2024-01-20 17:32:08 财经知识

1. 什么是流通股本?

流通股本是指公司已发行股本中在外流通没有被公司收回的部分。在以往的指数计算中,只要是在交易所有权利进行场内流通的股票均算作流通股。这包括公司发起人、国有股以及战略投资者的股份,一旦获得流通权利就可以算作自由流通股。

2. 什么是流通市值?

流通市值是指某一特定时间内在证券交易所流通股票的总价值。具体计算方法为流通股数乘以当前股价,这样就可以得到该股票的流通市值。例如,某上市公司总市值为100亿,其中限售股为20亿,那么剩下的80亿就是其流通市值。

3. 流通股本与流通市值的关系是什么?

流通股本是指可以在证券交易所自由买卖、流通的股份数量,而流通市值则是这些流通股本在特定时间点上的总价值。两者之间存在着以下关系:

总股本 = 流通股本 + 限售股本。

流通市值可以通过流通股本乘以当前股价得到,而总市值则是通过总股本乘以当前股价得到。总市值大于等于流通市值,而流通市值一般小于总市值。

4. 流通股本与非流通股本的区别是什么?

流通股本是指上市公司股份中可以在交易所流通的股份数量,而非流通股本则是指不能在交易所自由交易的股份数量。而非流通股本又可以细分为限售股本和国有股本两个部分。

限售股本:限售股本是指在一定期限内不能自由交易的股份,例如创始股东、关联方或其他特定股东所持有的股份。

国有股本:国有股本是指由***持有的股份,这些股份通常不会在市场上进行交易。

5. 总股本与流通股本的区别是什么?

总股本是指公司发行的全部股份数量,包括新股发行前的股份和新发行的股份。而流通股本则是指可以在交易所流通的股份数量,即在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股份数量。

总股本包括了流通股本和非流通股本(限售股本和国有股本)。总股本在计算公司市值和股价等指标时起到重要作用,而流通股本通常用于计算流通市值和流通比例等指标。

6. 流通市值与总市值的关系是怎样的?

流通市值和总市值都是用来衡量股票市值的指标,两者之间有以下关系:

总市值 = 流通市值 + 非流通市值。

总市值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点上,公司全部股份的市值总和,包括流通股份和非流通股份。而流通市值则是指在该时间点上可自由交易的股份的市值总和。

非流通市值包括了限售股份和国有股份的市值,这部分股份一般不能在市场上自由交易。

一般情况下,总市值大于等于流通市值,因为总市值还包括了非流通股份的价值。

流通股本和流通市值是用于衡量股票流通性和市值规模的重要指标。流通股本是公司已发行股本中可以在交易所自由买卖的股份数量,而流通市值则是在特定时间点上流通股本的总市值。两者与总股本和总市值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,对于理解和评估股票市场情况和公司市值具有重要意义。